文: 學員-George; 圖: 文宣組

上過【起心動念話八識】之後,我對唯識有了基本的理解。講座主要內容介紹了唯識的源流、八識及轉識為智,包括初期佛教發展、佛教思想發展。當中提到我們今次所認識的唯識,是玄奘帶經轉入中國後的唯識,而各個論師對某些名相的傳譯都各有不同。


八識在講座中的解說分為幾個部分,前五識、第六識、第八識及第七識。當中我們理解到「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」的意思。我們看見的事物,是經第六識「處理」過的外界影像(親所緣緣),而並非完全等同該件事物(疏所緣緣)所忠實呈現的。


然後,我會理解第八識為一個電腦的硬碟。硬碟是儲存資料(種子)的媒界,隨時供我們提取資料展示出來(現行),資料不斷地被提存,讓我容易記住「種子生現行、現行薰種子」這句話。


在我理解中,第八識的資料提存的過程是很「忠實」而且不帶主觀感情狀態的。而帶有自我中心特性的第七識「堅持與第八識共同進退」,因為受到「幕後大老闆」第七識影響,使我們所作的決定都受我執、法執所「矇蔽」。


在這個困難的情況,如果想改變生命,唯有從相對較易控制的「第六識」著手,透過觀察內心的想法,從而掌握改變行為及習慣的機會。我們可以多聞薰習、在道場做義工,爭取種下更多善的種子,讓善的現行不斷生起,形成良性循環,善的種子(及現行)與日俱增,善的現行較惡的現行更易生起,為「轉識成智」培養一個基礎。


我們會種下過惡的種子,惡的現行難免會生起。逆境考驗我們自身,是修行功夫的體現。我們不能改變他人,也甚少能改變環境,改變自己是比較現實及可取的做法。而當我們將處境看清,並深切理解現在的情況,是由於過去種下的種子所造成,那麼我們還能夠「怨天尤人」嗎?我們既然可以選擇,避免再種下惡的種子,觸發惡性循環,難道我們不應該在此收拾心情,盡自己能力妥善處理,種下善因嗎?斬斷「命運」伽鎖的智慧寶劍,難道不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上嗎?這又不正正是「轉識成智」的第一步嗎?


「轉識成智」是不斷練習的過程,這個過程有完結的一天嗎?最後一課介紹的唯識五位,告訴我們有這樣的一天(成佛的時候)。基本上登初地的菩薩,才慢慢開始能夠轉識成智。但這不是告訴我們不需要練習,相反,我們需要透過不斷練習,才能有機會做到那一步。我們總不能夠未曾學行先學飛的。而我有深刻感受的是,自己目前還只在順福分,是人天乘的行者。而在唯識道下初窺門徑過後,好像能夠想像以後的路要怎樣走。很多人說唯識很複雜、學習起上來很艱深,我十分同意,但鉅鈿無遺的解釋及闡述,的確開創了一條清晰的路,亦好像讓人覺得自己能夠可以走得更遠…
\

法鼓山香港道場已推出活動APP,使用APP報名更方便。
iOS-iPhone/iPad
Android